今天,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至22日,也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解決好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22年來,華維集團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用科創扎實業的根,致力于通過科技、裝備和模式革命,推動農業生產可控、效益可控、食安可控、環境可控,實現從靠天吃飯到可控農業,讓鄉村振興可期、綠水青山可葆,最終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01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更要藏糧于水
在糧食生產戰略中,“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表述屢見于報端和網絡。但其實,從糧食與水的關系來看,“藏糧于水”需要引起更加重視。水是糧食生產不可缺少的資源,它和土地、氣候資源構成了糧食生產基本資源要素。我國水資源緊缺是不爭的事實,“水缺”比“地少”更為嚴重。水資源短缺將直接導致糧食生產的波動,從而在源頭上導致真正的食物危機。所謂“藏糧于水”,就是要通過改善農田水利條件提升糧食產量或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其本質是將糧食生產能力儲存在農田水利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因此,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不能少了水。可以說,藏糧于水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一樣,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物質基礎。22年來,華維集團始終立足藏糧于水,在藏糧于地上想辦法,在藏糧于技上找出路,為“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面賦能。
位于浙江柯城區石梁鎮的生態高效柑橘示范基地,從2019年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里,絕大部分柑橘種植在丘陵山地、坡地上,其高差約50 米。以往不得已采用人工拉水管來澆水、地埋撒施肥料。結果導致上地輸水不方便,灌溉量不穩定;因灌水量少或干旱時,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常出現燒根情況,果樹長勢不統一,長勢緩慢。另一個問題也讓基地負責人極為頭疼,“還需耗費大量的人工進行灌溉施肥,而且工人年紀偏大,勞動強度高”。當年8月,基地安裝了華維智慧灌溉系統。其中采用華維自研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壓力補償滴灌技術進行灌溉,明顯改善因地勢落差導致的灌溉不均勻問題。尤其在干旱季節,可有效利用水資源,緩解果園旱情。再結合傳感器和氣象站,一鍵可實現智慧灌溉、施肥。“非常便捷,可節省人工 1/3 以上,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基地負責人反饋道。在我國,土地面積廣闊,南北差異較大,適合種植的作物種類繁多,不同的作物和同一種作物的不同時期的灌溉需求差別比較大。以往的灌溉方法技術陳舊,無法滿足作物的灌溉需求。22年來,華維成功研發了一批以滴灌系統、微噴系統、噴灌系統、云智慧施肥機為代表的新產品、新技術,再融合自動控制物聯網、大數據、傳感器等設備,制定出了符合世情國情農情的智慧灌溉系統。如今,華維產品和技術已遍布大江南北和亞非歐拉,潤雨細無聲地滋養著元謀的金色西紅柿、庫布齊的萬畝荒漠、十八洞村的致富獼猴桃,還有埃及數萬畝的沙漠菜園,在全球智慧灌溉和可控農業領域成功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品牌。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守住耕地紅線,還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在此基礎上,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制定實施方案。目前,我國還有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不到永久基本農田的2/3,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然而,“硬骨頭”怎么啃?自然少不了數字化的加持。
一條大河天上來,遇到托縣向南拐,黃河中上游的分界點位于內蒙古托克托縣。作為呼和浩特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示范縣,托克托縣引入經驗豐富的華維。華維通過智慧灌溉系統實現精準灌溉施肥,以及各種傳感器、智能氣象站等采集作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數據;經農抬頭中控系統分析處理,結合內置的作物生長模型系統,建立種植標準,實現生產管理的智能化,可通過手機、網絡等實現項目區的遠程控制。
幾年下來,托克托縣項目區將人為種植經驗轉變為科學可調整的數據經驗,提升了項目區的信息化水平。根據評估,項目區節水約40%、省時30%、省工30%、增地6%、減肥30%、減藥30%、減少機械費用25元/畝、增產150kg/畝,直接經濟效益增加約300元/畝。
在相隔1000公里左右的河南新鄉,這里正全力打造“中原農谷”,按照畝均總投資不低于4000元的標準,建設1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經過激烈的競爭,華維成功中標,涉及資金1.5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水肥一體化首部系統、農業信息化建設系統軟硬件設備均由華維提供。以此契機,華維入駐“中原智慧灌溉裝備制造產業園”,打造華維中原總部,部署高標準農田全系列產品生產線,協調華維集團上海總部和華維農裝智谷·東安谷,服務河南省及周邊省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
基于全國業界獨一無二的“華維三體系”(自主研發智造體系、成套產品體系和綜合服務體系),華維于2020年提出了可控農業體系。華維集團董事長呂名禮說:“任何一項單一的技術都難以解決農民之殤、環境之難、政府之惑、產業之痛,需要真正基于作物、基于產業的實效解決方案。”
幾經探索,華維提出的可控農業體系有了落地的方式,即ACA第六谷。
在浙江嘉善縣的農業經濟開發區,專注于草莓產業的ACA第六谷·長秀草莓谷是一個靚麗的風景線。該草莓谷導入“ACA可控農業模式”,圍繞草莓、草莓苗等“拳頭產品”,打造草莓產業1+X產業集群。
在這個集群中,通過資源共享、技術合作、品牌推廣、政策支持等平臺功能,整合草莓產業鏈條、優化草莓產業資源配置、打造強大的草莓產業引擎,實效提高草莓的附加值,形成“產銷融通、三產融合、產教融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推動草莓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用“草莓產業平臺模式”解決“鄉村振興路徑和模式問題”,推動區域“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輻射帶動區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像長秀草莓谷這樣的ACA第六谷還有很多,如ACA第六谷·三宜草莓谷、ACA第六谷·東安谷、ACA第六谷·鹽東草莓谷、ACA第六谷·玉葉草莓谷等。歷經2年多的探索,ACA第六谷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和模式,已得到各界的關注和認可。未來華維還將打造ACA第六谷·番茄谷、ACA第六谷·藍莓谷、ACA第六谷·獼猴桃谷等。
實際上,可控農業的內核就是支撐產業興旺,而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
在呂名禮看來,有了產業,人便有了“根據地”,隨之便有了科研成果、產品,也就會有產業鏈、有資金流,自然會生機勃勃、人聲鼎沸。錢包鼓了,農民富了,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才會形成。“所以,產業興旺是真正的一通百通。”
建設農業強國進程中,可控農業正成為一個有效抓手——通過強大的科技裝備和“政產學研金用創服”八維一體的經營體系,構建強韌性的產業,從而確保供給保障強,進而實現農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