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在湖南長沙舉辦的全國農業節水與農村供水技術高端論壇上發表主題報告,呼吁農業適水發展。以下是《中國自然資源報》第399期相關文章。
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特別強調要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資源量就這么多,搞生態建設要用水,發展經濟、吃飯過日子也離不開水,不能把水當成無限供給的資源。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適用于各行各業,就農業來講,農田節水問題也不容忽視。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在湖南長沙舉辦的全國農業節水與農村供水技術高端論壇上發表主題報告,呼吁農業適水發展。
康紹忠說,有人指出西北內陸地干旱區,節水后反而地種多了,農田耗水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根本就不該發展節水農業。《科學》雜志發表文章提出“灌溉效率悖論”,認為世界各國采取提高灌溉效率的政策往往事與愿違,面臨著提高灌溉效率卻極少能降低耗水量的節水困境。
我國北方地區,一方面發展節水農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另一方面,盲目追求高產、總產,出現了節水量跑不贏耗水量的嚴重問題。經測算,華北地區每年超采地下水50億~60億立方米,年節水潛力為30億立方米,導致每年缺水20億~30億立方米。華北地區本應該發展適水農業,走節水限采的道路,去產能、壓面積、限單產;但實際情況卻是在節水的同時,增產能、增面積、增單產,導致華北地區地下水漏斗日益下降。西北內陸干旱區,這樣的情況也很普遍。
但是,這是不是就可以得出:是農業節水政策引致農業耗水量增多,進而就呼吁放棄農業節水政策了呢?康紹忠院士認為,這是扣錯了帽子,把盲目開墾、不適水發展的罪過算在農業節水的頭上。即使放棄農業節水政策,如果農業用水觀不改變,農業耗水量依然會不適當地大幅提高。
轉變農業用水觀,核心要義是農業適水發展。
康紹忠院士指出,所謂適水發展,就是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產量、以水定發展,通過地表水、地下水的優化配置和開發、利用、節約、保護,解決城市、工業、生活、農業的用水需求,使不利的生態環境影響降低和減少。
發展適水農業是更高層面的農田節水戰略。華北平原灌溉節水技術研究推廣30多年,并沒有改變地下水資源繼續惡化的現狀,其主要原因是種植制度一直向高耗水結構發展,節水技術效應明顯低于用水強度效應。該地區出現的“越節水越缺水”怪相,根本原因是缺乏適水發展理念所造成的。
康紹忠院士認為,農業適水發展要特別注意做到“四個轉變”“四個完善”和“一個加強”。“四個轉變”就是由單一節水灌溉技術向與農藝節水技術相結合轉變、由單一高效節水向節水節肥節藥一體化轉變、由單一節水高產向節水提質高效轉變、由重視節水面積數量向重視高產質量和效益轉變。“四個完善”是指完善節水科技推廣與技術服務體系、完善農業節水試驗與用水監測網絡、完善農業節水補償機制、完善節水產品市場準入機制。“一個加強”就是加強變化環境下農業節水科學研究工作,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工程科技是現實生產力。